close
“八馬同槽”共舉山東大學史學之輝煌
中國共產黨新聞 黨史頻道
許思園被錯劃為右派之後,生活十分寂寥,往日過從甚密的同事和常來求教的弟子都不登門瞭。有一位好心的女同事對思園夫人說:許思園何不仿效北京的名教授也寫寫批孔的文章,以求政治問題之解決。許思園聽到瞭這話,紅漲著臉說:這個我不幹。
“八馬同槽”共舉山東大學史學之輝煌
許志傑
2014年03月20日13:38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八馬同槽”共舉山東大學史學之輝煌
佈面油畫:《八馬同槽》,作二手餐飲設備買賣者邢小震。
在山東大學輝煌的百多年史上,像傳說一樣令人向往的歷史系“八馬同槽”(或稱八大教授、八駿同槽)無疑是這一輝煌時期的旗幟。
2007年11月27日,趙儷生先生在蘭州辭世,享年91歲。他是“八馬同槽”中最後離世的一馬,也是活的歲數最大的一馬。至此,“八馬”同去,留下的是他們那些浩如煙海的著作和一個個說不盡的故事。
歷史系的創立
眾所周知,山東大學以文、史見長,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中文和歷史是在一起的,叫做文史系,同屬文學院。抗戰勝利後,山大在青島復校,學校將抗戰前的三院八系擴充為五院十四系,其中文學院,分設中國文學系和外國文學系,歷史系還不是一個獨立的系科。
原聘老舍為文學院長,因在美國無法按期回國,由校長趙太侔兼任,著名歷史學傢楊向奎任中文系主任。這時候中文系是大傢雲集,但真正研究歷史的隻有丁山、楊向奎、王仲犖。學生接受的也是以文為主,史類佔的比例微乎其微。一年級九門必修課,隻有中國通史一門為史類。二年級設世界通史,三年級是中國地理沿革史,這些歷史課的設置應是作為基礎課而不是專業課。
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山東大學實行軍管,開始整頓,中文系和歷史系單設,王統照和楊向奎分任兩系的系主任。這是歷史系首次以單獨的名稱出現在山東大學的學科序列中,但時間很短,此後不久,文史再度合並為文史系。
1950年11月,山東大學與華東大學合並,組建山東大學歷史系,楊向奎為主任。齊魯大學撤並後的歷史系師資也並入山大歷史系。自此,歷史系作為獨立系科建置一直延續下來(文化大革命中曾經短暫改為政史系),就是今天的歷史文化學院。
歷史系獨立建制,尤其是與華東大學、齊魯大學相關院系合並後,得到迅速發展,學科建設,人才引進,著書立說,很快成為全國高校歷史學科的影響高地。楊向奎、丁山、童書業、王仲犖、鄭鶴聲、張維華、黃雲眉、趙儷生、吳大琨、陳同燮、華山、孫思白、盧振華、莫東寅、韓連琪、袁壽椿,雲集山大歷史系,各把一科,各有所長。八馬同槽,就是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形成的。
“八馬同槽”的幾種說法
所謂“八馬同槽”,通俗的理解是八匹駿馬在同一個食槽裡吃食,情形壯觀,首先是各吃各的,當然也免不瞭爭食現象的出現。而當他們吃飽喝足之後,各自的作用,可就大瞭。八馬同槽,壯觀,八馬拉一車,那就是相當的壯觀。
那麼,在眾星雲集的山東大學歷史系,哪幾位先生入選“八馬”呢?
一個版本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最早出現“八馬同槽”的說法的時候,也是最初的版本(1952年以前):楊向奎、童書業、丁山、陳同燮、鄭鶴聲、黃雲眉、趙儷生、趙紀彬。
說起來,著名美國史研究專傢黃紹湘先生,也應該在1951年以前的山東大學歷史學教學的隊伍中,佔有自己的重要位置。黃先生1949年7月至1951年7月任山東大學文史系教授,主講美國史。她是“一二·九”學生運動的參加者,1944年留學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攻讀美國史,1946年獲美國史碩士學位。在山大工作瞭兩年之後,黃紹湘先生調北京大學歷史系工作,後到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任研究員。出版瞭《美國簡明史》《美國早期發展史》《美國通史簡編》《美國史綱1492—1823》等。山大輝煌的歷史系,也有黃紹湘先生的一份功勞。
第二個版本,也就是1952以後的版本,變化不小。1952年初,丁山先生因病去世,趙紀彬先生奉調平原省任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政協副主席。隨著齊魯大學的撤並,張維華、莫東寅、袁壽椿等進入山大歷史系任教,吳大琨從美國回來到山大歷史系任教,許思園先生調入,使歷史系是師資力量得到補充,更加強大。
丁山先生,1901年出生,安徽和縣人。1924年考取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研究生,畢業後曾任中山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專任研究員。丁山先生最早的研究方向側重古文字、音韻學,後來轉向甲骨文的考釋,有著作《說文闕義箋》《釋夢》《數名古誼》等,對我國甲骨學研究做出很大貢獻,很多見解具有開創意義。到山大以後,則潛心於商周歷史與文化的研究,並將甲骨文、金文的考釋貫穿其中,成果顯著。有著作《吳雷考》《新殷本紀》《商周史料考証》《甲骨文所見氏族及其制度》文史,影響廣泛。丁山先生1933年9月被國立山東大學校長趙太侔聘為教授,與他一起被聘為教授的還有蕭滌非、孫大雨等。
據今年86歲的著名史學傢,山東大學終身教授路遙先生文章《建國前後山東大學的文史教授隊伍》載,“八大教授”即我們俗稱的“八馬同槽”之稱始於1954年大學教師定職級之後,歷史系的楊向奎被定為二級教授,另有八人被定為三級教授。這八位先生是:童書業、鄭鶴聲、黃雲眉、張維華、王仲犖、趙儷生、吳大琨、陳同燮。
路遙先生認為,楊向奎先生乃二級教授,在不在“八馬”之列存爭議。另外“八馬同槽”中有沒有陳同燮先生,也有爭議。
其實,陳同燮先生的名氣和學術成果是完全可以與其他的七名三級教授相當的。陳先生生於1898年,1913年入南開中學就讀,和周恩來是同學。中學畢業後進入南開大學,畢業後曾在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燕京大學任教,包括山大歷史系主任楊向奎,以及齊思和、鄧廣銘、何茲全、孫思白等著名史學傢都是陳先生的學生。陳同燮先生曾經在歐洲生活、工作、遊歷瞭15個年頭,精通五國語言。在山大歷史系他任世界史教研室主任,是我國研究古希臘、羅馬歷史的奠基者和主要的貢獻者。他的著作《希臘羅馬簡史》,是我國研究希臘、羅馬史的重要著作。1970年,陳同燮先生在山東大學流落地曲阜病逝。
吳大琨先生是一位經濟學傢,被譽為中國世界經濟學專業創始人。那他為何能列入“八馬同槽”呢?吳先生1916年10月生於蘇州,曾在東吳大學和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1944年任美軍軍事顧問,1946年赴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做訪問學者。中國第一本闡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啟蒙讀物《大眾政治經濟學》,就是吳大琨20歲時翻譯的,成為延安幹部的必讀書。
然而1951年回國的吳大琨先生,是以歷史學傢的身份於1952年到山東大學任教的,他被聘為歷史系的教授,並擔任副主任。並兼職學校馬列部主任,文史哲雜志的編委和主要撰稿人。直到1957年調中國人民大學任教,他的角色一直是一位歷史學傢。這期間,吳大琨先生的主要論著多是封建社會的分期研究、紅樓夢研究、資本主義萌芽研究。當然,其中不乏與經濟學、經濟史相結合的研究成果。
所謂“八馬同槽”,其實就是歷史系的八名三級教授的美稱。既如此,我意:高人一級的楊向奎先生就不要委屈“下嫁”“八馬”瞭。這樣“八馬同槽”遺案到此終結,不再爭議,他們是:童書業、黃雲眉、鄭鶴聲、張維華、陳同燮、趙儷生、王仲犖、吳大琨。
“八馬”隻是一個符號,代表著人才濟濟的山東大學歷史系教師隊伍,是一個時代的象征。至於,哪位先生可為“八馬”之一,實際沒有那麼重要。看看“八馬”之外的那些“馬”,我們就會知道,歷史系的駿馬太多瞭……
“八馬”之外的那些“馬”
歷史系駿馬實在太多,除瞭上面已經提到的那些先生之外,至少還有:許思園、華山、盧振華、莫東寅、袁壽椿、韓連琪、孫思白、蔣捷夫等。
我們對莫東寅和袁壽椿兩位先生瞭解不多,查閱相關資料記載也是甚微。但我找到瞭幾本莫東寅先生的著作,出版年代跨越久遠,如《地丁錢量考》《漢學發達史》《留東遊記》《滿族史論叢》《東洋史學史》等。這些著作的很多內容至今還被經常引用,有的著作多傢出版社爭相再版,影響廣泛。按此成就和影響,至少莫東寅先生,應該是“八馬同槽”之外的一匹駿馬。
還有,許思園先生。
許思園先生是解放後不久來到山大歷史系的,到1974年3月病逝,足足有20多年的時間。他去世時隻有67歲,山大的時光是他一生的三分之一。許思園先生是無錫人,出身於詩書世傢。16歲考入上海大同大學,20歲用英文寫瞭《人性及其使命》,26歲時該書出版,受到清華大學著名教授吳宓的高度稱贊:“我從未見到過國人能寫這樣好的英文……書中的論述顯示出作者思想的深度,令人敬佩。”1933年,他開始長達12年的歐美各國的遊歷講學,1938年秋獲得巴黎大學博士學位。1946年初回國,任南京中央大學教授,創辦《東方與西方》月刊,1947年到無錫任江南大學哲學研究所所長。
新中國成立後的1950年9月,許思園先生應聘到山東台中二手廚具買賣大學任教,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之後,生活十分寂寥,往日過從甚密的同事和常來求教的弟子都不登門瞭。有一位好心的女同事對思園夫人說:許思園何不仿效北京的名教授也寫寫批孔的文章,以求政治問題之解決。許思園聽到瞭這話,紅漲著臉說:這個我不幹。1964年社教運動開始後,他即被剝奪上課的權利。1974年2月,被強制搬遷到曲阜的山東大學遷回濟南,但是,許思園先生患心肌梗塞住進曲阜縣醫院,未能隨遷。不久,67歲的許思園先生在缺醫少藥的曲阜縣醫院病逝。他的遺體在曲阜火化時,隻有妻子和從上海趕來送藥的外甥在場。
華山先生也是頗有建樹的著名史學傢。1956年已經46歲的華山先生來到山東大學,先是在《文史哲》編輯部工作,不久即到歷史系任教。他曾經寫瞭大量的歷史學論文,如《南宋初的范汝為起義》《宋江三十六人何以能橫行齊魏》《南宋初年的宋金陝西之戰》《水滸傳和水滸》《金世宗一代的政治和漢族人民起義問題》《紹興和議後的南宋帝國》等,在當時影響很大,也促使山東大學的領導下決心把他從無錫市的一個中學調入山大。這些成果當然不足以使華山先生與歷史系的其他先生所比肩,但他也應該是1954年到1957年這段時間,山大歷史系教師隊伍的支柱力量。
盧振華先生是山東大學1946年復校時,從重慶受校長趙太侔先生之邀到山大任教的。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盧振華先生參加瞭二十四史的點校工作,他和王仲犖先生,先後點校瞭《南史》和《梁書》。1970年3月,盧先生不慎摔倒致大腿骨折,因未得到及時救治,病情惡化,造成下肢癱瘓,既不能坐,翻身都非常困難,隻能半躺半靠在床頭上。半躺半靠之中,他在三年的時間裡,先後完成102萬字的《南史》和53萬字的《梁書》的校勘本清樣的多次校對工作。1979年2月,盧振華先生在濟南病逝,隻有68歲。
1957年前後的山大歷史系師資隊伍,隨著中國社會的巨變也發生瞭很大的變化。好在,山大歷史系人才輩出,相對年輕的歷史學傢迅速成長起來,挑起科研、教學的大梁。如:龐樸、徐緒典、路遙、黃冕堂、鄭佩欣、孔令仁、劉敦願、葛懋春,使這個強大的師資隊伍繼續強大。
2011年10月5日,山東大學隆重舉行110周年校慶。就在這一天,“八馬同槽”的“八大教授”群雕像在新校文史樓後面的廣場落成。學生們紛紛前來,仰望著老中古餐飲設備買賣師的笑容,很久很久……
中國共產黨新聞 黨史頻道
許思園被錯劃為右派之後,生活十分寂寥,往日過從甚密的同事和常來求教的弟子都不登門瞭。有一位好心的女同事對思園夫人說:許思園何不仿效北京的名教授也寫寫批孔的文章,以求政治問題之解決。許思園聽到瞭這話,紅漲著臉說:這個我不幹。
“八馬同槽”共舉山東大學史學之輝煌
許志傑
2014年03月20日13:38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八馬同槽”共舉山東大學史學之輝煌
佈面油畫:《八馬同槽》,作二手餐飲設備買賣者邢小震。
在山東大學輝煌的百多年史上,像傳說一樣令人向往的歷史系“八馬同槽”(或稱八大教授、八駿同槽)無疑是這一輝煌時期的旗幟。
2007年11月27日,趙儷生先生在蘭州辭世,享年91歲。他是“八馬同槽”中最後離世的一馬,也是活的歲數最大的一馬。至此,“八馬”同去,留下的是他們那些浩如煙海的著作和一個個說不盡的故事。
歷史系的創立
眾所周知,山東大學以文、史見長,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中文和歷史是在一起的,叫做文史系,同屬文學院。抗戰勝利後,山大在青島復校,學校將抗戰前的三院八系擴充為五院十四系,其中文學院,分設中國文學系和外國文學系,歷史系還不是一個獨立的系科。
原聘老舍為文學院長,因在美國無法按期回國,由校長趙太侔兼任,著名歷史學傢楊向奎任中文系主任。這時候中文系是大傢雲集,但真正研究歷史的隻有丁山、楊向奎、王仲犖。學生接受的也是以文為主,史類佔的比例微乎其微。一年級九門必修課,隻有中國通史一門為史類。二年級設世界通史,三年級是中國地理沿革史,這些歷史課的設置應是作為基礎課而不是專業課。
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山東大學實行軍管,開始整頓,中文系和歷史系單設,王統照和楊向奎分任兩系的系主任。這是歷史系首次以單獨的名稱出現在山東大學的學科序列中,但時間很短,此後不久,文史再度合並為文史系。
1950年11月,山東大學與華東大學合並,組建山東大學歷史系,楊向奎為主任。齊魯大學撤並後的歷史系師資也並入山大歷史系。自此,歷史系作為獨立系科建置一直延續下來(文化大革命中曾經短暫改為政史系),就是今天的歷史文化學院。
歷史系獨立建制,尤其是與華東大學、齊魯大學相關院系合並後,得到迅速發展,學科建設,人才引進,著書立說,很快成為全國高校歷史學科的影響高地。楊向奎、丁山、童書業、王仲犖、鄭鶴聲、張維華、黃雲眉、趙儷生、吳大琨、陳同燮、華山、孫思白、盧振華、莫東寅、韓連琪、袁壽椿,雲集山大歷史系,各把一科,各有所長。八馬同槽,就是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形成的。
“八馬同槽”的幾種說法
所謂“八馬同槽”,通俗的理解是八匹駿馬在同一個食槽裡吃食,情形壯觀,首先是各吃各的,當然也免不瞭爭食現象的出現。而當他們吃飽喝足之後,各自的作用,可就大瞭。八馬同槽,壯觀,八馬拉一車,那就是相當的壯觀。
那麼,在眾星雲集的山東大學歷史系,哪幾位先生入選“八馬”呢?
一個版本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最早出現“八馬同槽”的說法的時候,也是最初的版本(1952年以前):楊向奎、童書業、丁山、陳同燮、鄭鶴聲、黃雲眉、趙儷生、趙紀彬。
說起來,著名美國史研究專傢黃紹湘先生,也應該在1951年以前的山東大學歷史學教學的隊伍中,佔有自己的重要位置。黃先生1949年7月至1951年7月任山東大學文史系教授,主講美國史。她是“一二·九”學生運動的參加者,1944年留學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攻讀美國史,1946年獲美國史碩士學位。在山大工作瞭兩年之後,黃紹湘先生調北京大學歷史系工作,後到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任研究員。出版瞭《美國簡明史》《美國早期發展史》《美國通史簡編》《美國史綱1492—1823》等。山大輝煌的歷史系,也有黃紹湘先生的一份功勞。
第二個版本,也就是1952以後的版本,變化不小。1952年初,丁山先生因病去世,趙紀彬先生奉調平原省任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政協副主席。隨著齊魯大學的撤並,張維華、莫東寅、袁壽椿等進入山大歷史系任教,吳大琨從美國回來到山大歷史系任教,許思園先生調入,使歷史系是師資力量得到補充,更加強大。
丁山先生,1901年出生,安徽和縣人。1924年考取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研究生,畢業後曾任中山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專任研究員。丁山先生最早的研究方向側重古文字、音韻學,後來轉向甲骨文的考釋,有著作《說文闕義箋》《釋夢》《數名古誼》等,對我國甲骨學研究做出很大貢獻,很多見解具有開創意義。到山大以後,則潛心於商周歷史與文化的研究,並將甲骨文、金文的考釋貫穿其中,成果顯著。有著作《吳雷考》《新殷本紀》《商周史料考証》《甲骨文所見氏族及其制度》文史,影響廣泛。丁山先生1933年9月被國立山東大學校長趙太侔聘為教授,與他一起被聘為教授的還有蕭滌非、孫大雨等。
據今年86歲的著名史學傢,山東大學終身教授路遙先生文章《建國前後山東大學的文史教授隊伍》載,“八大教授”即我們俗稱的“八馬同槽”之稱始於1954年大學教師定職級之後,歷史系的楊向奎被定為二級教授,另有八人被定為三級教授。這八位先生是:童書業、鄭鶴聲、黃雲眉、張維華、王仲犖、趙儷生、吳大琨、陳同燮。
路遙先生認為,楊向奎先生乃二級教授,在不在“八馬”之列存爭議。另外“八馬同槽”中有沒有陳同燮先生,也有爭議。
其實,陳同燮先生的名氣和學術成果是完全可以與其他的七名三級教授相當的。陳先生生於1898年,1913年入南開中學就讀,和周恩來是同學。中學畢業後進入南開大學,畢業後曾在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燕京大學任教,包括山大歷史系主任楊向奎,以及齊思和、鄧廣銘、何茲全、孫思白等著名史學傢都是陳先生的學生。陳同燮先生曾經在歐洲生活、工作、遊歷瞭15個年頭,精通五國語言。在山大歷史系他任世界史教研室主任,是我國研究古希臘、羅馬歷史的奠基者和主要的貢獻者。他的著作《希臘羅馬簡史》,是我國研究希臘、羅馬史的重要著作。1970年,陳同燮先生在山東大學流落地曲阜病逝。
吳大琨先生是一位經濟學傢,被譽為中國世界經濟學專業創始人。那他為何能列入“八馬同槽”呢?吳先生1916年10月生於蘇州,曾在東吳大學和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1944年任美軍軍事顧問,1946年赴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做訪問學者。中國第一本闡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啟蒙讀物《大眾政治經濟學》,就是吳大琨20歲時翻譯的,成為延安幹部的必讀書。
然而1951年回國的吳大琨先生,是以歷史學傢的身份於1952年到山東大學任教的,他被聘為歷史系的教授,並擔任副主任。並兼職學校馬列部主任,文史哲雜志的編委和主要撰稿人。直到1957年調中國人民大學任教,他的角色一直是一位歷史學傢。這期間,吳大琨先生的主要論著多是封建社會的分期研究、紅樓夢研究、資本主義萌芽研究。當然,其中不乏與經濟學、經濟史相結合的研究成果。
所謂“八馬同槽”,其實就是歷史系的八名三級教授的美稱。既如此,我意:高人一級的楊向奎先生就不要委屈“下嫁”“八馬”瞭。這樣“八馬同槽”遺案到此終結,不再爭議,他們是:童書業、黃雲眉、鄭鶴聲、張維華、陳同燮、趙儷生、王仲犖、吳大琨。
“八馬”隻是一個符號,代表著人才濟濟的山東大學歷史系教師隊伍,是一個時代的象征。至於,哪位先生可為“八馬”之一,實際沒有那麼重要。看看“八馬”之外的那些“馬”,我們就會知道,歷史系的駿馬太多瞭……
“八馬”之外的那些“馬”
歷史系駿馬實在太多,除瞭上面已經提到的那些先生之外,至少還有:許思園、華山、盧振華、莫東寅、袁壽椿、韓連琪、孫思白、蔣捷夫等。
我們對莫東寅和袁壽椿兩位先生瞭解不多,查閱相關資料記載也是甚微。但我找到瞭幾本莫東寅先生的著作,出版年代跨越久遠,如《地丁錢量考》《漢學發達史》《留東遊記》《滿族史論叢》《東洋史學史》等。這些著作的很多內容至今還被經常引用,有的著作多傢出版社爭相再版,影響廣泛。按此成就和影響,至少莫東寅先生,應該是“八馬同槽”之外的一匹駿馬。
還有,許思園先生。
許思園先生是解放後不久來到山大歷史系的,到1974年3月病逝,足足有20多年的時間。他去世時隻有67歲,山大的時光是他一生的三分之一。許思園先生是無錫人,出身於詩書世傢。16歲考入上海大同大學,20歲用英文寫瞭《人性及其使命》,26歲時該書出版,受到清華大學著名教授吳宓的高度稱贊:“我從未見到過國人能寫這樣好的英文……書中的論述顯示出作者思想的深度,令人敬佩。”1933年,他開始長達12年的歐美各國的遊歷講學,1938年秋獲得巴黎大學博士學位。1946年初回國,任南京中央大學教授,創辦《東方與西方》月刊,1947年到無錫任江南大學哲學研究所所長。
新中國成立後的1950年9月,許思園先生應聘到山東台中二手廚具買賣大學任教,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之後,生活十分寂寥,往日過從甚密的同事和常來求教的弟子都不登門瞭。有一位好心的女同事對思園夫人說:許思園何不仿效北京的名教授也寫寫批孔的文章,以求政治問題之解決。許思園聽到瞭這話,紅漲著臉說:這個我不幹。1964年社教運動開始後,他即被剝奪上課的權利。1974年2月,被強制搬遷到曲阜的山東大學遷回濟南,但是,許思園先生患心肌梗塞住進曲阜縣醫院,未能隨遷。不久,67歲的許思園先生在缺醫少藥的曲阜縣醫院病逝。他的遺體在曲阜火化時,隻有妻子和從上海趕來送藥的外甥在場。
華山先生也是頗有建樹的著名史學傢。1956年已經46歲的華山先生來到山東大學,先是在《文史哲》編輯部工作,不久即到歷史系任教。他曾經寫瞭大量的歷史學論文,如《南宋初的范汝為起義》《宋江三十六人何以能橫行齊魏》《南宋初年的宋金陝西之戰》《水滸傳和水滸》《金世宗一代的政治和漢族人民起義問題》《紹興和議後的南宋帝國》等,在當時影響很大,也促使山東大學的領導下決心把他從無錫市的一個中學調入山大。這些成果當然不足以使華山先生與歷史系的其他先生所比肩,但他也應該是1954年到1957年這段時間,山大歷史系教師隊伍的支柱力量。
盧振華先生是山東大學1946年復校時,從重慶受校長趙太侔先生之邀到山大任教的。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盧振華先生參加瞭二十四史的點校工作,他和王仲犖先生,先後點校瞭《南史》和《梁書》。1970年3月,盧先生不慎摔倒致大腿骨折,因未得到及時救治,病情惡化,造成下肢癱瘓,既不能坐,翻身都非常困難,隻能半躺半靠在床頭上。半躺半靠之中,他在三年的時間裡,先後完成102萬字的《南史》和53萬字的《梁書》的校勘本清樣的多次校對工作。1979年2月,盧振華先生在濟南病逝,隻有68歲。
1957年前後的山大歷史系師資隊伍,隨著中國社會的巨變也發生瞭很大的變化。好在,山大歷史系人才輩出,相對年輕的歷史學傢迅速成長起來,挑起科研、教學的大梁。如:龐樸、徐緒典、路遙、黃冕堂、鄭佩欣、孔令仁、劉敦願、葛懋春,使這個強大的師資隊伍繼續強大。
2011年10月5日,山東大學隆重舉行110周年校慶。就在這一天,“八馬同槽”的“八大教授”群雕像在新校文史樓後面的廣場落成。學生們紛紛前來,仰望著老中古餐飲設備買賣師的笑容,很久很久……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